站内检索

吕本富:分享经济促进创新创业
作者:王玲 马珉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10日

 

  近几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红红火火。作为互联网时代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分享经济“重使用,轻拥有”的理念与工业经济时代的“拥有使用合一”的思想有很大不同,给传统的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接受了《高科技与产业化》的专访,他认为,分享经济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中国经济转型驱动,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未来分享经济将深入渗透到生产能力领域,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动力。

  本刊记者:您对“分享经济”是如何理解的?

  吕本富:其实分享经济最早在国内不叫“分享经济”,而叫“共享经济”。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分享经济”被正式提出后,基本上国内就统一这种说法了。其实分享经济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时间银行”,初现分享经济的萌芽。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碎片化闲置资源的最大利用、手机迭代速度加快,产品服务升级频繁,催生了大量的创新商业模式,自2015年以来,跨产业合作频繁,产业边界愈发模糊,生态共享经济使参与者寻求长期及群体共同利润,因此分享经济也成为题中之意。

  在中国,分享经济近几年发展速度尤其快。最突出的是在出行领域,像不久前与优步中国合并的滴滴已经成为人们交通出行的重要选择。

  技术推动分享

  本刊记者:分享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像一些公司已经表示自己是数据驱动的科技型公司。

  吕本富:对,技术进步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人们通过社区的二手市场来分享和交换,互联网消弭了空间和时间的差距,让人们分享的地域和分享的东西范围越来越大。比如出行方面,分享平台可以根据相关数据对供需进行精准匹配,提高出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从产品与要素的角度看,分享经济主要包括七类:交通出行、房屋空间、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生产能力、资金、劳务。在互联网+“衣食住行”等领域,“行”发展得最好,其次是“住”,再次是“食”,最后是“衣”。我们说的O2O模式,比如叫人到家里按摩肩膀、送货,也都属于分享经济的范围。

  本刊记者:中国也是智能手机用户群体发展最快,体量最大的国家,智能手机的普及确实是分享经济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吕本富:确实如此。出行分享,基本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应用,再加上移动支付,很容易形成闭环。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的另一大动力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分享经济有效降低了创业的门槛,能够给更多人创新和创业的机会。中国人特别在意吃饭,因此“做饭+分享”也是活跃的创业方向,只要家里有厨房,有两个拿手菜,就可以分享,比以往开饭店容易多了。

  本刊记者: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的创新能力还是很强的。

  吕本富:对。我们在应用方面的创新比较多,肯定也是全世界最强的,包括美国人也承认。先做一个东西出来,然后不断迭代。

  中国发展特色

  本刊记者:除此之外,您也提到“分享经济”已被写入中国政府报告,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吕本富:我认为政府此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中国目前进行的“供给侧改革”,淘汰高能耗、落后产业,如钢铁制造等,会带来产业工人重新就业的问题,分享经济恰好可以给他们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据有关统计数据,滴滴平台上吸收的煤炭钢铁工人大概有80万,电子商务的就业人数约有1100~1200万,互联网企业如百度大概有300万,再加上一些其他形式的分享经济模式,从业人数能达到2500~3000万,这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刊记者:您提到交通出行是目前分享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波折,比如出租车行业的抵制,您怎么看?

  吕本富:分享经济是新的经济模式,往往要突破旧的体制限制,中国政府对以出行分享为代表的这种创新模式比较宽容,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在没有看清的时候先不要管,一管就管死了,等业态发育、长大以后再规范、管理。出行分享的出现必然会打破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引起反弹。从2015年年底到2016年上半年,北京、天津、西安、沈阳等多地出现出租车司机抗议“滴滴”事件,但滴滴等出行分享企业的出现,也倒逼出租车公司进行改革,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到上个月,政府出台了网约车合法的相关规定,正式将出行分享领域规范管理,这显示出政府对创新经济的管理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

  本刊记者:未来出行分享的终极发展方式是什么样的?

  吕本富:出行行业在未来10年变革最大,一是像滴滴这样的公司还有司机帮你驾驶,甚至滴滴这种业态,5年可能就会被挑战,新创立的出租公司都不需要有司机,2020年世界上就会出现无人驾驶的城市,所以这个行业的变化仅仅是第一步,最终的业态一定是无人驾驶和各种各样的专线(城市之间)。以后大城市可能都不需要再买车,人们用完车,车就自动开走了。分享经济最彻底的形式,只有使用权,不需要拥有权。

  本刊记者:中国在分享出行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房屋分享方面,似乎并没有发展很好。

  吕本富:住宿分享领域也有一些公司,比如住百家、短租、宜居等,但确实不如出行发展得这么快。早些年的中国,在农村住别人的家里比较常见,但现在城市里,比较富裕的有房人不一定愿意分享自己的房屋,文化可能是一个因素。国外租住文化氛围比中国更浓厚一些,所以发展也比较快。Airbnb就是其中很好的代表。

  本刊记者:出行分享领域的发展对于房屋分享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本富:有几个方面的启示。对政府来说,对新经济模式应该采取包容发展的态度,不能用旧的管理制度去束缚它,同时管理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跟上创新的趋势和发展。对行业来讲,技术进步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房屋分享Airbnb做得不错,但国内确实还没有很普遍,除了我们的文化原因,也跟技术还没有充分发展有关,比如,将来房子出租需要开门、关门。如果可以用APP来控制,租房者发一个照片给出租者,然后出租者确认,远程控制开门,都不用见面。所以需要技术推动商业进步。政府对于民房分享也要考虑创新管理,以前旅馆是公安管,民房是住建部管,协调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是必要的。

  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刊记者:您认为对于边远地区和高龄人群,分享经济如何能够更好惠及?

  吕本富:实际上,分享经济的红利确实对这两类人不太公平,一个是岁数大的,第二类就是边远地区,根本就没有这种服务,我们称之为数字鸿沟。分享经济如何克服数字鸿沟?首先还是要从技术本身入手,比如专门开发针对老年人的傻瓜手机,技术的进步可以解决弱势人群的困难。对边远地区,也很简单,只要把边远地区的网络铺好就可以了。

  实际上,现在农村电商其实也是一种分享经济,一些土特产也可以通过网络流通。越是边远的地区,接入互联网的意义越大。因为过去是信息孤岛,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融入现代生活,他们得到的实惠更多。当然前提是要有掌握电脑的技能。

  本刊记者:除了生活服务领域的分享,生产领域的分享也逐渐受到关注,未来生产领域的分享是否会逐渐成为主流?

  吕本富:生产性分享,我们在国内已经观察到有好几个例子。比如说沈阳机床厂,客户可以在网上订购机床的时间,让机床帮客户加工元器件。生产设计的分享,如设计公司有几个设计人员,就可以把他的能力分享到网上。未来工业云将会是分享的主要方式。但无形资产不容易定价。阿里巴巴做的实物交易最好交割,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们称之为交易界面特别清晰。其他比如知识、时间分享,交易界面并不清晰。生产领域也有很多交易界面不清晰,比如我帮你设计一个产品,我觉得很满意,你不满意怎么办?生产型分享最主要的是如何将生产过程切分、定价,有清晰的交易界面。

  本刊记者:分享经济未来还将如何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GDP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吕本富:我认为分享经济实际上是互联网时代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它和工业经济时代的理念和组织形式不同,核心是使用比拥有更重要。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超越了闲置、二手物品的分享,变成大家共有一个物品,共同使用,共同分享。分享经济将成为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

  目前,分享经济主要依靠产品、服务、流量变现。随着发展,未来分享经济平台将会更多通过数据采集和挖掘分析,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分享经济对于GDP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GDP的统计方式有些问题统计过程中包括了一些无效、耗能的成分,这一部分大概占GDP的20%~30%。我们通常有一个形象比喻,挖一个坑是GDP,把坑填上又是GDP,然而这样的GDP不属于有效GDP。分享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减少传统方式统计的GDP值,但这不代表GDP不增长。实际上,如果精确统计,以分享经济为代表的服务业GDP会有很大的增长,而且会占GDP比例越来越大。

  本刊记者: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就业方式是否也会随着相应变化?

  吕本富:现在已经有一些端倪。未来的工作可能不一定是固定的雇佣关系,完全可以是自由职业者,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自主地进行利用和分配。但我们也要清楚,从现实来看,自由职业者的养老、医疗如何保障,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要有国家的保障体系。

  本刊记者:您认为分享经济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哪些?

  吕本富:信任肯定是分享经济领域最重要的问题。分享经济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经济模式,现在主要通过平台的设计和技术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对于不同的领域,可能有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比如在家庭餐食领域,标准问题值得关注;知识共享的定价很难,而资金众筹方面风险的控制很重要。

  本刊记者:分享经济的信任机制是在供需信息充分释放在平台基础上,如何保障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吕本富:因为分享经济都是和个人有关的,所以个人信息很关键,个人隐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第一,分享经济的运营商必须要有保护措施,如果没有,国家就不应该让其进入这个行业;个人要有保护的意识。现在看到个人信息受到侵害的,往往缺乏基本的防护意识和识别能力,比如说银行的密码多少年都不换,对诈骗行为没有警惕心等。信息保护不全是企业的责任,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所以比较复杂。

  分享经济还在持续发展,还有很多理论性、制度性、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对分享经济的社会学研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能够预测,依靠事先设计,而是针对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对策和解决问题。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