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分享经济本质上是又一轮“新经济”
作者:郭戎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10日

  分享经济(SharingEconomy)也称“共享经济”或“协同经济”,专指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商品服务的生产/消费出现的新型合作模式。

  传统经济也有共享、协同的因素,相比之下,分享经济的包容性更大,具有将一切商品/服务变成可共享对象的潜在力量,让人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资源,参加交换、消费或生产,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因此得以大幅提高。

  草根企业家、普通百姓创造出的拼车、租车、融资、租房等分享经济新业态快速崛起,是全球翘首以盼的新经济的先声。虽然这些新经济目前总量不大,仍然处于边缘位势,但其实质是移动互联技术深度扩散、渗透、积蓄乃至开始引发变革的前兆反应。

  分享经济渗透

  分享经济主要包括空间共享、交通工具共享、服务共享、商品共享和资金共享等。

  第一,空间分享。主要利用互联网渠道发布空闲房产的信息与价格,供旅游、出差和其他居住需求者选择。例如:在线个人对个人(Peer-to-Peer,简称P2P)房屋短租平台——Airbnb,以及解决创新小公司“扎堆”需求的办公室短租平台——WeWork。我国房屋短期租赁有蚂蚁短租、途家;办公短租平台有SOHO3Q等。

  第二,交通工具分享。有以Uber和Lyft为代表的私家车搭乘模式“专车服务”。会员制运营的Zipcar“汽车公租”已经成功上市。分享用车领域发展非常迅猛,先后出现了滴滴、快滴、易到,且掀起了涉及Uber的行业整合并购,最终形成“巨无霸式”的服务平台。

  第三,技能和时间分享。开展P2P劳动雇佣的TaskRabbit支持人们出售自己的时间,承接遛狗、组装宜家(Ikea)家具等杂活;国内已有企业将顺路者变为快递员,实现“人人快递”。以Elance为代表的专业服务平台,主要为社群成员的无形资产、专业技能进行匹配服务,如在全球范围内邀请、选择专业人士为需求者提供网站设计、营销策划及工程设计等服务。我国的“约单APP”、技能银行等与此较为类似。

  第四,商品共享。主要包括成品租赁平台及定制商品。一是二手商品共享。除eBay的二手商品交易外,Freecycle支持闲置物品免费赠送。二是成品租赁,如RenttheRunway向女性消费者出租知名服装设计师的礼服和首饰。三是商品定制。Etsy和Shapeways支持消费者根据喜好选择订制手工艺品,或借助3D打印技术制造物件。同样,我国兴起了善淘网等专业从事各类商品共享的线上平台。

  第五,资金共享。有LendingClub为代表的网络资金借贷平台,以及Kickstarter为代表的众筹平台。我国也涌现出人人贷、追梦网等互联网金融平台。

  除上述生活化消费化等日常领域外,“分享”在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不断深化扩展。如科研领域内的科研众包,运用互联网集聚全球科研人员智慧,通过协作解决科研难题。网络化的教育和课堂正努力让全世界不同肤色和收入水平的人都能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

  推力还在持续加大

  催生分享经济的根本力量,无疑是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

  从技术角度看,分享经济赖以展开的移动互联技术,是微处理器和互联网等延续、升级和累积的产物。现今人们掌中的普通智能手机比当年宇航员登月系统所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一千倍。1995年到2000年间,上网人数由0.5亿人增长到4亿人;2000年后,智能手机价格、上网费用持续下降,上网人数爆炸式增长到30亿人,带来了无法想像的盈利新空间,相对社会经济效应将大于从蒸汽机时代到内燃机时代的跃迁。技术变化不仅没有停歇,反而加速前进。分散持有的移动智能设备的计算能力将因为“云端”的支持而进一步扩大;大数据、人工智能还会带来了新的智慧和洞察力;虚拟现实技术进一步拉近了物理世界和“比特”世界的距离。物质化的商品和服务性质、状态近乎完美地表达为可编码、可复制的信息,以及信息传递、加工、识别和认知的能力攀升,一定会让分享经济的版图呈现“一而再,再而三”的扩充程式。

  分享经济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特性使其极具扩张力。

  技术进步的直接效果之一,是大幅降低分享经济模式企业的开办成本。2000年,一个融资1000万美金、拥有100名员工的初创企业能吸引100万用户;2010年,融资100万美元、有10个员工的公司就能吸引1000万用户。有专家预测:未来一人白手起家,在外部投资为0的条件下,凭借信息技术的随手可得,就能吸引100万用户。

  分享经济利用先进信息手段,弱化商品或资产所有权,分享彼此已有的固定资产、资本、技能和时间使用权,而不必新增生产,相当于扩大了资源供给,正好缓解了传统经济给资源、能源造成的巨大压力。有测算表明,短租房屋比同地段档次相当的酒店价格低20%~70%。一辆充分发挥效用的“共享汽车”大约可替代4~10辆私家车。德国使用汽车共享服务的人数比2000年增加375%,18岁到29岁的年轻人每千人拥有的私家汽车数量下降34%,Bremen市的“共享汽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吨。以汽车使用为例,在可完全分享的理想状态下,居民不再需要人人或家家拥有车辆,一个城市只要保有某一固定数量的车辆即可满足全部即时使用需求;未来的汽车总保有量相比现有实际量可减少50%以上。

  风险资本流向分享经济方兴未艾。在较近的一轮融资中,Airbnb成功获得4.5亿美元,价值估值已达到130亿美元。国内的途家网完成3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小猪短租完成6000万美元C轮融资,木鸟短租获得6000万美元A轮融资后,身价均已大涨。资本在分享经济领域内市盈率高企,十分廉价,而在传统经济领域内则十分昂贵,这种持续的资本价格“势差”的存在,必然驱使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到新领域。

  传统经济快速引入分享经济模式。分享模式下的新创企业在各个领域和市场的巨大成功和快速扩张,对传统行业构成了冲击挑战,不少企业积极面对、主动转型至分享经济市场。

  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业务创新最具代表性。全球汽车制造商戴姆勒率先在德国的乌尔姆开始应用Car2go项目,将商业模式在售卖产品的基础上扩展至售卖产品的使用权。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华盛顿、柏林、多伦多等29个城市约投入12.5万辆车,成功开启了传统汽车制造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宜家家居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先后为客户提供可以转售商品的平台,也成功参与了分享经济。在空间分享方面,国际大型连锁酒店万豪酒店与办公空间租赁平台LiquidSpace合作,推出按小时或天出租酒店会议设施的共享经济服务,也不再仅仅将服务对象局限于酒店客人,同时也接受外部预定,首批试点包括华盛顿州、首都华盛顿和旧金山的40家万豪酒店,该模式一经推广便迅速得到社会认可,合作范围已经扩大到万豪旗下的432家酒店。

  社会观念和文化习惯改变,以分享为时尚的潮流正在形成壮大。传统时代的人们以自己拥有一辆车为豪,而分享时代的观念是只要有车用就行,借来一辆车才显得更“酷”。从消费端看,更多的分享让人们遇见和接触的更多,亦即“连接”更多,而且每一次“连接”的体验都是新鲜独特的,极大满足人类互相“连接”的本能需要。从生产端看,分享式的制造由标准化、集中化和层次化向个性化、差异化和扁平化转变。消费端的变化和生产端变化“泛在融合”,商业模式的生态化、社群化渐成大势。可以预见,分享经济会带来人类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全方位改变。

  “导入期”的矛盾和问题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估计,在美、中等代表性国家中,基于互联网的经济增加值已占GDP的3%以上,说明分享经济正在处于“导入期”。

  和历史上出现过的历次“新经济”一样,导入期意味着新、旧经济形态加剧摩擦。例如,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特斯拉)在美国许多州要应对禁止汽车制造商直接向消费者出售汽车的法律禁令,现实的结果不利于Tesla。房租、汽车分享被起诉违反有关住房和交通的国家及地方法律规定。不少国家的议会、法庭和政府需要处理的新旧经济之间的争议辩论显著增多,包括:怎样确保新兴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怎样对分享经济企业征税等。

  国内许多出租车驾驶员群体和新兴用车模式加入者之间的矛盾显著上升,对网上支付和其它互联网金融形式的管控力度也在加大。其中有些议题是必要的,但也有不少控制和限制可“定性”为既有利益群体以防止不公平竞争为名实施的打压。然而,正是在不断的冲突和竞争中,分享经济得以改进和完善,显示出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比较优势,直至成功变革旧经济范式、惯例、原则和制度,最终造就“新经济”。当然,在导入期总以旧眼光看待新事物,一味固守旧规则、打压新事物,也很可能延缓甚至扼杀新经济。

  如果铺垫的好,分享经济在达到GDP10%前的“导入期”完成定型,全社会在此期间也具备了良好的接纳态势,那么以“分享”为核心表征的新经济将还会带来10~20年的持续增长。也就是说,当前分享经济看似风起云涌,实则刚拉开序幕,只要制度、政策对头,就不用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而担忧。最大的不确定来自于是否站在“新经济”的高度上看待分享经济的兴起。决不能怀抱“金饭碗”,却不知其价值所在,错失发展良机。

  中国应有“大作为”

  抢占分享经济发展高地和先机的国际竞争已经展开,其中的一些特点值得关注:美国是分享经济的源发地,创意领先全球。欧洲国家高度重视:2015年欧洲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分享经济”得到议会所有党派支持;2016年欧盟委员会出台《分享经济指南》,评估现有欧盟法律、监管规则与分享经济之间的矛盾并加以改进,从而更好地适应分享经济发展需要。英国明确提出力争打造全球分享经济中心的目标。

  我国分享经济的已有成就举世瞩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先后推出的国策尤其切中时弊。发展分享经济对化解我国经济难题、应对和引领新常态,以及加速供给侧改革具有着非凡的意义,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难得机遇。

  要清醒地看到,与历次“新经济”的故事一样,分享经济只有经历潮起潮落后方能“修成正果”。相比其它发达国家,中国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主要是传统制度的“包袱”相对较轻,便于“弯道超车”。我们只要保持住政策定力,保护好改革动力,就一定能够站在分享经济的潮头,引领全球下一轮新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