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提升节能技术助力产业快速发展
作者:李坤霞 发表时间:2017年03月17日

提升节能技术助力产业快速发展.pdf

 

  “十二五”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资源节约这一基本国策,把节能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2.6%。“十三五”时期,从能源消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来看,我国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巨大,仍需要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的技术投入和能力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

  节能技术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按应用市场来分,节能产业分为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其中,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要求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

  工业节能:重点行业节能装备水平提升明显

  工业消耗能源约占我国全部消耗能源的70%,工业节能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市场化程度较高。外资企业技术优势主要集中在高效节能设备和自动控制,国内企业技术优势在于设备集成和节能工程实施。此外,从行业细分角度来看,钢铁行业生产工艺装备大型化水平大幅提高,常规节能措施如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烧结余热发电等技术已基本普及;有色金属行业中闪速熔炼、顶吹、氧气底吹及侧吹熔炼等先进技术冶炼产能不断提升,大容量铝电解槽技术已实现产业化;石化和化工行业千万吨级炼油等已具备成套工程化建设能力,大型乙烯裂解炉、聚丙烯等关键技术与装置已实现自主化。

  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层出不穷

  近年来,我国每年建筑总面积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约占社会全部能耗的24%。我国的建筑节能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目前国内已有企业超过1000家,市场集中度较低,外资企业的建筑节能技术处于优势地位,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国内企业技术较弱,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从行业细分角度看,墙体保温技术从单一墙体自保温发展到复合墙体保温,包括STP真空绝热板、改性聚苯颗粒无机匀质保温板等;节能门窗空腔框体、铝窗框设断桥、低导热密封条以及玻璃夹层填充低导热气体等技术得到普及;供暖系统实现热量自动控制;空调系统的变频技术、可变速双宿冷水机组等得到深化应用;采用浅层地能和地源热泵等技术加快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发展。

  交通节能:传统技术改造与新动力能源技术开发双管齐下

  交通行业是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行业,我国交通行业能源消费约占全部能耗的5%左右,但能耗增速超过9%,是我国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铁路、公路、航运和航空等交通运输所消耗的能源大多为石化能源,排放气体给环境和生态带来沉重负担。为提升交通节能技术,我国一方面进行动力系统的升级改造,实现缸内直喷技术、电辅助增压、电动气门、可变压缩比等技术;另一方面开发和使用新动力能源,不仅采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替代石油的二次能源甲醇、二甲醚等,还大力发展运用纯电动技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的新能源汽车。

  节能技术面临的问题

  节能技术未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

  在火电、水泥、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应用广泛。自2000年以来,原煤洗选比重、新型干法水泥比例、新型墙材比重分别上升41.6%、83.0%、35.0%。2016年1月,《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5年本,节能部分)》发布,在煤炭、电力、钢铁、有色等13个行业大力推广266项重点节能技术应用。但节能设备与技术投资大、成本高,对于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行的行业企业难以承担,若难以凭借节能减排效率赢得政府资金支撑,就难以高效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产业化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随着我国节能工作的推进,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北京、天津、江苏等省市相继出台了节能减排技术支撑行动方案,全面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与科研机构在政策规划指引下,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节能技术研发水平。但多数节能环保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足,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研发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少原创性的开发,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同时,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基本建设等节能技术产业化资金需求量大,政府专项引导资金有限,对重点项目、示范工程的扶持力度有限。对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相对比较落后的企业,节能升级改造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显得力不从心。

  “十三五”节能产业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趋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此过程中仍将面临着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未来节能技术发展将聚焦于高效锅炉节能、电机系统节能、蓄热式燃烧技术、动力电池系统、半导体照明技术、外墙保温技术以及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等。此外,为提高传统行业工程技术的节能能力,降低耗能,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服务器、大型计算机等的节能改造也将获得较快发展。

  产业应用趋势

  余热利用将在工业节能中更为普及应用。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能耗行业中,广泛存在着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多种类型可供利用的余热,而目前只有水泥行业的余热利用最为成熟和普及,其它行业应用还较少。余热回收利用是企业增加能源补给来源的重要途径,其应用将在“十三五”期间更为普及。

  节能材料将在建筑节能中获得更多应用。为降低快速增长的建筑能耗,广泛应用具有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建筑节能材料将成为必然,除了墙体材料外,室内装饰中的节能材料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将加速,有效控制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开放运作。资源节约和管理趋严,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全面实行,将显著提高各领域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政策发展趋势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国不断出台节能专项规划。2016年7月工信部印发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全面推进传统行业节能技术改造,鼓励先进节能技术的集成优化运用;2016年7月住建部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绿色城市,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大力强化建筑节能;2016年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深化节能降碳制度创新与技术应用。在国家专项规划的指引下,部分省市也纷纷出台节能专项规划,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

  2016年8月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绿色金融带动民间资本进入绿色投资领域,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节能技术改造提升所需资金投入大、周期长,通过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和发行中长期绿色债券等创新合作模式,拓宽节能产业资金的筹措渠道,为节能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作者简介: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