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虚实之间的“区块链”
作者:吕乃基 发表时间:2017年08月23日

虚实之间的“区块链”.pdf

 

 

  在麦肯锡的一份报告中,将区块链技术称之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从根本上说,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在于重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从尽可能详尽和一一对应地把现实世界的信息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只是现实世界被动的映射,到虚拟世界日益深入地回过头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操作;也就是从由实而虚,到以虚驭实。其核心是改造现实世界,提升现实世界的有序度。

  由实到虚

  第一步,“移”。由信息高速公路到互联网的初衷是传输、存贮和提取知识,摆脱现实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羁绊,特定主体的牵连,摆脱上下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束缚,屏蔽掉现实世界的随机涨落,让知识和规律说话。让知识飞!只有一个条件,按已知的规律飞。

  第二步,编程。互联网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再依靠现实生活中的规则,如老乡、同事、亲戚等,而是数字化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是陌生人,处于启蒙运动者提出的“自然状态”,或者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继而抹掉人与物的差别。虚拟世界的运行建立于严格的规则——编程的基础上。“编程”也是“移”,只是“移”的不是数据,而是“规则”。

  从现实到虚拟,从中心、干预、嵌入、模糊、意会,到去中心化、非嵌入、精确和编码,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重构。虚拟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简单的映射、投射,而是选择性重构。这样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革命”的核心是虚拟世界的“球籍”。随着越来越大的现实世界移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权重越来越大。任何一种哪怕是再强大的社会“软件”,如果不能遵守互联网的逻辑和规则行事,不想或不善于嵌入到互联网所构造的操作系统当中去,将在虚拟世界自我边缘化而无法在现实世界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影响力。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社会关系不断由现实世界迁移到虚拟世界,乃至以后者为重,人在现实世界的地位就受到动摇。没法移到虚拟世界,不能映射,更不能操作的现实世界,有可能在虚拟世界被开除“球籍”,回过头来没法在现实世界与他人交往。

  以虚驭实

  随着区块链的推进,“我们将会有很多动词,一些无形的东西,一些服务,可能会比一些实际物体更重要。”这些动词的核心,就是“以虚驭实”。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进步的长河就是一部不断消除摩擦的历史。区块链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的边界,乃至主权国家的边界,从而将进一步消除彼此间的“摩擦”。

  有关条文,例如WTO在现实世界争议不断,在执行过程中充满欺诈、违规或者自说自话,在某种程度上一步步走向名存实亡。如果把WTO等的规则由区块链执行,那么这些条文就能真正发挥作用。区块链技术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供应链结构性改革,亦可起到重要作用。

  区块链的作用,在于由数字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从以“知你为何”转化到以“望你为何”。在虚拟世界运行的区块链,胜过因摩擦而内耗的人类。人们对区块链的信任逐渐超过对中心化公司与机构的信任。

  在更大的视野下,区块链可以类比为互联网的TCP/IP协议,就像互联网刚开始出现时那样。区块链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世界运作范式的转移,甚至从根本上颠覆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模式。

  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区块链的核心就是两个字:规则。各方同意,甚至无需第三方,按规则运行,从而保证重复博弈,进而演进博弈。现实世界把涉及人际关系的部分主动让渡给虚拟世界,是人相互内耗下必然发生的转移。以“有规无情”的区块链来约束人无时无刻自发的回归自利本性的趋势,这是人类改造自身的大方向。人类的基础契约,如教育、经济和法律,其正常运作都将由区块链来承载,最终所有的社会组织在不同程度上都会被以区块链为代表的社会机器取代。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前半句做不到,后半句想得美。

  区块链为解决人作为“类”的精神难题提供了可能性:那就是“我管人人,人人管我”。

  虚实之间

  并不是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可以、需要,以及乐意移到虚拟世界。

  迄今为止,社会的运行需要科学技术,也需要情感、美,以及宗教情怀。随着区块链的推进,留在现实世界的只是个人隐秘的信仰,也就是不能被软件定义的部分。移到虚拟世界的主要是公众世界,而留在现实世界的主要是私人世界。虚拟世界按规则处理公众事务,现实世界则为个人的内心留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就像一个小镇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从一个角度看,由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是“降维”,舍去了五光十色或高尚或邪恶的现实,以及个人的七情六欲,剩下的是冷冰冰的数据和程序;而从另一角度看,由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是“升序”,是熵减。

  区块链,尤其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将深刻影响现有的监管机构和行业。虚拟货币必然对法定货币构成威胁。区块链相对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与人类习以为常的中心化和第三方担保认证的中介模式存在巨大的冲突。此外,当不存在信任问题时,中心化方案效率更高。

  有人认为,虽然主权国家的金融制度被区块链金融颠覆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但这种“不可能”一定不是永远。

  当下的状况可以认为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博弈,要么现实世界因种种原因不能移到虚拟世界,区块链因达不到51%的多数而受阻;要么整个商业、整个市场都是建立在区块链上,当区块链上的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智能合约可发挥的作用才会更大,才更不容易被外界条件所干扰。

  最新的一项科技进展是量子计算机。即使具有高度随意性,例如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随着关于量子与意识关系的研究升温,量子计算机发展成熟,是否可以期待有新的计算机语言,譬如“全球脑”,将遵循模糊(fuzzy)逻辑。概念是这样,行为是那样;有时这样,有时那样;从而可能在区块链的发展中另辟蹊径?

  虚实辩证

  除了技术本身的问题外,目前的争议主要围绕“信用”和“去中心化”。就后者而言,有人认为,在哲学的高度,区块链不应该贴上“去中心化”的标签。开放是必要的,但全面、无限制开放不合理。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阴阳相互依存,符合相互演化的道家辩证哲理。在现实世界,“人人”不可能彻底平权,国家并没有消亡,这样的现实必然会在虚拟世界有所反映。

  地球不是平的,区块链也不是“平”的,如同无厚度、无中心的二维平面,区块链有一个如同计算机7层那样的金字塔框架,完全的“去中心化”只存在于深入虚拟世界的塔尖,不食人间烟火;区块链的塔底则越来越植根于纷繁多彩的现实世界,存在形形色色高低不等的中心。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