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历程研究
作者:闫刚 陈瑾瑜 发表时间:2024年03月06日

摘要: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更是当下的研究热点,通过以往学者文献研究分析,梳理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变迁、概念的固化、功能和运行机制特点等,归纳了其在建设主体角度、功能视角以及其他视角下分类标准,有效地避免后续研究概念混淆、分类模糊等问题存在。


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G310F204 文献标志码:A


01 引言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决定我国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能力和实力。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基础研究到研究成果产业化一直存有一条“死亡之谷”,即创新成果与经济发展的鸿沟,始终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阻碍因素之一。新型研发机构诞生脱胎于此,扮演着二者的“连通器”,逐步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生力军。


新型研发机构既拥有高质量的人才,又具备独树一帜的市场运作机制,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新生力量。2015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该方案明确提出了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研发和服务网络的措施。2019年,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部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1]。科研院所和机构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力量,体现着国家整体战略能力、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以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型研发机构,以创新带动创新,能助力科技强国的早日实现,像以清华深圳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基于体制机制的灵活创新,踏足于国家重大领域内,开展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集群等工作 , 助力各自领域进入世界发展先进行业。


02 新型研发机构的认识

2.1 新型研发机构的起源

虽然新型研发机构名词的提出由来已久,但徐顽强、徐小俊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其概念于2013年后。但通过表(1)文献梳理分析 :

新型研发机构名词的诞生是早于2012年的。离开学术化名词,众学者一致认为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的最早的开端是1996年深圳市政府就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刘启强等,2014;陈晓伟等,2017)。而在1996年至2012年间,由于新生事物的陌生性,故对这一类型的组织更多概括为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


1 新型研发机构名词



2.2 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

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目前没有最为规范的定义,但吴卫等确定了研发机构 ( 或称科研机构、研发组织 ) 是科研活动的载体[2];学者Ehlers表明基础研究与行业重点开发产品间嵌入一条沟壑 , 而新型研发机构正扮演着横跨了科学研究与产业界之间的桥梁角色;以及颜璐洁提出新型研发机构,是创新端的供给侧改革,是一种新的创新范式[3]。通过梳理文献中的定义,及表(2)部分学者见解:


可以关于中国式新型研发机构的含义的逐步明晰化。新型研发机构的不断发展,不同学者概念描述的大同小异,而官方的则是科技部所规定的概念,故后续学者可在研究时引用,以便清晰表述。


2 新型研发机构概念发展



2.3 新型研发机构的特点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新生事物,通过其特点概括加深了解。2013年人民政协报报道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形容自己为四不像的特点: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是研究机构又不完全像研究机构,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杨善友等(2022)提及三无三有属性: 无行政级别、固定的编制与财政经费的三无单位,但在科研的方向确立、经费自主权、团队组建却均属于三有机构[4]。刘琦岩(2013)总结新型研发机构同传统研发组织的四点差异:一、组织去行政化;二、使命导向有明确定位;三、灵活配置各项资源;四、激励用人机制科学。赖志杰等(2017年)从竞争力模型中提炼出其核心竞争力:领先性、风险性和价值性。此外,结合 其他学者们对其特征的认识。本文则将新型研发机构的特点梳理为以下方面:一、运营模式独特化;二、功能定位需求化;三、资源配置市场化;四、管理制度企业化;五、投资主体多元化;六、价值导向非营利化。


2.4 新型研发机构的分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载体和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驱动力。在当下两个“百年”的交汇点上,新型研发机构从悄然诞生走向了高速发展,截至2022年,新型研发机构数量急剧攀升,通过对其明确的分类,以实现分类引导、分类管理、分类发展。目前多数文献对其具体分类大同小异,从其分类角度看可分为:建设主体角度、功能视角、其他, 具体分类见下表(3)。


3 新型研发机构分类



综上,依托主体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分类是很统一的,唯一区别是类别划分数量以及命名的不统一。而从功能定位视角进行的分类就有极大差别,这既源于新型研发机构随时间发展发生了改变,也源于各学者研究对象、科研方法、理论视角的不同。这类具备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实体——新型研发机构[5],可成为一个有效解决中国创新面临科技经济两张皮难题的突破口,结合高校院所具有的研究资源和企业具有的商业资源,将更好的填补科研成果到成果产业化的中的空白地带达尔文死海


03 结论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 , 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积极参与对新型研发机构这一新生事物分析探讨。本文主要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型研发机构的起源、概念、特点、分类等基础性信息,规范了新型研发机构这一研究对象,避免了后续学者开展研究工作可能存在的误区。为促进新型研发机构良性发展,可在自身机制和管理上创新发展:1)逐步建立完备的创新活力体制机制,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创新驱动发展将是国家未来十年的主旋律,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研发机构要突破过往研究机构的不足,不仅要去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更需要将可用技术落地转化,形成产业链;2)新型研发机构大多属于企业化运作,学者对新型研发机构展开研究时,应深入到新型研发机构内部,从更加细化的角度探索其进一步的优化发展的方向,如内部治理、风险管理、利益分配等具体性问题。


作者简介 :

闫刚(1998-),男,汉族,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公司治理;

陈瑾瑜(1974-),女,汉族,四川富顺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管理会计、科技创新等。


基金资助:

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 :2022JDR0164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_部门政务_中国政府网[EB/OL]. [2023-07-11]. https://www. gov.cn/xinwen/2019-09/19/content_5431291.htm.

2] 吴卫 , 银路 . 巴斯德象限取向模型与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 [J]. 技术经济 , 2016, 35(8): 38-44.

[3] 颜璐洁 . 技术育成与转化类的企业型、专业化新型研发机构——基于效能提升的创新范式变革探索与实践[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23,29(03):60-63.

[4] 杨善友 , 陈宝明 , 胡峻等 .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进入基础和前沿研究的“2.0 时代”——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及启示[J]. 中国科技人才 , 2022(1): 36-41.

[5] 李建玲 , 李纪珍 . 产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科委资助科研项目的统计[J]. 技术经济 , 2009, 28(6): 11- 17+66.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