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城镇化是推动社会走向更加文明进步的有效路径。亿达产业十五年来,在科技园区运营领域不懈实践,以创造绿色GDP、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创新思维、完善服务,探索出了全新的生态智慧城建设理念和模式,有力地推动着当地的城镇化进程。
由亿达产业投资建设运营的大连软件园,1998年奠基,至今已走过十五年历程,先后被认定为“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2009年,更凭借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的先进园区模式,以及打造低碳、绿色、环保社区的卓越表现,赢得了联合国国际花园社区的桂冠,成为世界上首家获此殊荣的产业园区。
大连软件园的独特之处就是“官助民办”的运营体制。这个体制能充分发挥出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企业将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视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从专业化、市场化的角度出发,千方百计打造出最优质的平台,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入驻。在这样充满活力的运营模式激励下,大连软件园贯彻先进的国际化运营思路,实施“产业发展,教育先行”的方针,更开拓出了一整套帮助企业成长的专业服务体系,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创造了中国生态智慧城区成功运营的传奇。
大连以软件园为主要阵地,实现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起步和发展。从1998年至今,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值从2亿元增长到超千亿规模,成为大连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软件业所产生和积累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带动了传统产业持续优化升级,继而有效地调整了城市的产业结构,改善了区域环境,使得大连的国际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2007年权威咨询机构IDC发布软件外包竞争力城市排名,大连在全亚太地区排名第五位,中国国内排名第一位!在实现低碳增长的同时,大连软件业不断向高端迈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带动“大连服务”向“大连创造”不断升级。
15年来,大连软件园带动了区域环境的显著改善,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在大连软件园,以“人”为本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数以万计的高智就业岗位,吸引了一大批高端软件人才在此聚集。目前,大连软件园共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软件精英近8万人,精英人才的回流趋势日趋明显。据初步统计,近三年内,大连软件园为驻园企业成功引进了三千多名高端软件人才。这些高学历、高智力的人群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区域的人口结构,使软件园区域成为一个著名的高智社区。
无污染、低能耗的软件业为城市节省了大量能源。据统计,比照同面积的工业园区,大连软件园在15年间共节省了22亿度电,可供120万人的中等城市工作和生活一年,并减少了2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产业的低碳、绿色特性,使得大连软件园完全避免了传统加工制造业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破坏,同时高智人群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使得大连软件园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去建设和美化环境。在大连软件园,山峦叠翠,绿树成荫,鸟飞蝉鸣,天海一色……与优美自然环境并存的,是有序的人文环境,造就了软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完美格局。
大连软件园处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迅速使产业形成规模,并借优质客户的集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从始至终,大连软件园都站在客户角度,深入研究他们的业务特色和发展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出能够促进他们业务拓展的专业服务体系,包括专业的市场调研和咨询、过硬的基础设施服务,还有及时的人才招聘和派遣服务,细致入微的客户关怀服务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连软件园为了帮助企业降低投资风险所独创的“BOT模式”,更是很好地满足了企业投资前期的业务需求。
今天的大连软件园已经蜚声海内外。大连软件园为大连所贡献的纯绿色产值,所提供的数以万计的高质就业岗位,为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素质的提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亿达产业不满足于大连一地的发展,而是将这种通过实践检验的园区运营理念和模式推广到了更多的地方。从2006年开始,相继在武汉、天津、苏州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园区建设实践,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这些地区的崛起和壮大。尤其是2012年启动的武汉软件新城项目,将贯彻“产城一体”的全新理念,秉承“低密度、低容积率、低碳、高品质、高技术、高智能化”的原则,致力于建设一个集IT服务、软件开发、物联网、云计算、民生科技、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生活配套和相关公共服务产业于一体的生态智慧城。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