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沙漠中的以色列农业
作者:彭云 发表时间:2015年07月20日

 

  每公顷300万枝玫瑰,每公顷100~150吨番茄,每公顷15吨辣椒。这些数据正是沙漠中的“以色列”在2010年的成绩。

  以色列国土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土地为沙漠(约60%)和丘陵,耕地总面积仅占国土面积20%。而正是这土地养育了近700万人口。从1948年建国后的短短几十年间,以色列便获得了欧洲人的“后花园”、“菜园”、“果园”之称。以色列在农业领域的成绩与其贫瘠的自然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人叹为“沙漠中的奇迹”。而所谓的以色列奇迹也佐证了高科技之于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利用每一滴水

  在以色列,水比油、奶都要珍贵。以色列年平均降水量较低,在地形上从北部至南部递减,北部年降水约400毫米,而南部则仅有几十毫米。在水资源如此匮乏的情况下,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作用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以色列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水管链接的各种滴灌设备。“滴灌技术”在以色列农业技术中首当其冲,即使用特制的喷头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既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并解决了水中盐分聚集在植物的问题,也更好地完成了灌溉。

  滴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宁波大学商学院邓启明在《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历程、成效及启示》一文指出,滴灌技术发明以后,以色列政府立即大力扶持,农业革命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此后,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沙漠改造突飞猛进,耕地持续增加,农业面貌得到根本改观。

  滴灌技术不但推动了以色列农业发展,同时也为全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浇灌模式。滴灌技术涵盖了许多高科技元件,如硬韧防堵塑料管、接头、过滤器、控制器等。

  以色列人已不满足于滴灌。他们探索了更多方法来减少可饮用水的使用,如将咸水、废水用于农业生产。

  除了降雨,以色列的水主要来自基尼烈湖(加利利海)和地下水。其地下水尤其是南部地区的地下水为无法直接饮用的苦咸水,而鱼虾养殖让这些苦咸水也成为农业的中坚力量。

  沙漠中也可以蹦出鱼虾,这些鱼虾还是在苦咸水中长大。据了解,一些海产品比如虾对病毒十分敏感,而来自地下的苦咸水提供的“无病毒环境”却非常适宜它们的生长。与此同时,鱼虾的养殖可以帮助消耗水中的盐分等矿物质,从而改良水质,进而可以将这些水用于农作物灌溉。这样还解决了了因苦咸水使用带来土地盐碱化的后顾之忧。

  此外,民用废水也成为充分利用水资源不可或缺的一环。城市中民用废水回收系统非常完善,处理过后的水可以直接用于作物灌溉。

  从育种着手

  水资源匮乏,全部依赖降雨。地下水少且深,且多为咸水。干旱胁迫严重。虽然如此,以色列仍然获得了“世界上主要的香蕉生产国”、“奶牛产奶量平均水平世界前列”、“鲜花种植世界领先”等成绩,而这些则是以色列科学家从基因着手,通过基因改造等高科技手段寻找、培育适合本地气候的物种、提高产量的成果。

  沃尔凯尼研究所针对奶牛进行科学育种。他们收集了优良奶牛的精子和卵子,成功育出新的奶牛,使每头奶牛的平均产奶量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6300升提升至2009年的10,208升。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同期美国奶牛平均产奶9331升,欧盟为6139升,澳大利亚5601升。

  以色列采用细胞组织培育法研发了具有抗病性的优良香蕉品种;使用温室种植无病虫害的的古什卡蒂夫生菜;通过基因改良培育出适合欧洲人口感的番茄;培育出耗水少、产量高的椰枣树等杂交品种等。他们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存储野生谷类的植物资源库,拥有数万种不同遗传基因的种子。

  自动信息化

  以色列很早便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作物的种植,足不出屋便可以完成对作物状况的监测,并充分“照顾”它们。

  滴灌系统的末端配有显示作物状况的显示屏,作物配有传感器,所有一切与计算机关联并被控制。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温度、水分、作物的叶片、根茎以及果实的生长情况。据介绍,目前以色列所有灌溉系统均采用计算机控制,既节约人力物力,又能够精准灌溉,还节约了灌溉用水。

  除农作物享受到自动化待遇外,养殖业也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上受益颇丰。在以色列,每头奶牛都有自己的“户口”。所有奶牛和奶农的相关资料都通过农业研究所育种协会收集并统一处理,这些信息包括奶牛父母的状况、产奶量、奶水成分、繁殖状况等信息。

  以色列的奶牛人工受精中心设有“奶牛精子银行”,并设有分布全国的服务网,训练有素的人工授精师们则分在各个牧区。公牛每年都会接受检查,五年不合格将会被淘汰。这样的育种方式让以色列的奶牛品种得以提升。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