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用能方式。凭借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可以提供高质可持续、可依赖的绿色新能源;电网微网将提升对终端用户的用电需求的灵活应对;电动汽车行业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和经济效益。无论从国家政策环境,还是国内外储能项目增长态势来看,中国储能人终于迎来最好的时代。业界普遍认为,2018年或将成为储能商业化应用的爆发起点。储能是一个应用场景——终端市场相对固定,而中上游边界无限延伸的开放产业。随着电池技术革新和应用场景的扩大,加大力度布局,开拓储能市场,探索具有盈利性的商业模式,构建可持续的储能应用生态,是储能产业迫在眉捷要做的事情。
开篇
抓住机遇砥砺前行
专家视野
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储能技术突围——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
实现储能多重应用的商业价值——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
产业研究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8》发布
我国电能存储技术研发现状和未来展望
车电储能发展现状与关键障碍
技术前沿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现状及应用前景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2018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
2018储能应用创新典范Top10
产业先锋
慧电储之峰,聚风光之能——访北京双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西胜
海博思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者——访海博思创董事长张剑辉
![]() |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