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河北衡水高新区:致力科技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
作者:河北衡水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姚幸福 发表时间:2019年06月03日

 

 

  河北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50.97平方公里,管辖面积156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2018年,全区R&D达到6、主营业务收入843亿元,是综合发展水平在河北省高新区名列前茅的产业聚集区、创新聚集区。成功入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河北省综合示范试点开发区、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区示范基地、河北省中小企业示范产业集群。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同志来区考察时,肯定中科衡水模式,首次提出在全省开展“万企转型”行动;省长许勤同志对衡水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在科技谷规划、产业发展、高新区定位方面做出重要指示。

  衡水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实施理念创新、实践创新、生态创新,致力科技创新、加快换道赶超,以“中科院+”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和动能转换,着力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开放发展的先行区。

  坚持创新理念,以高补晚,以新求快,以高新赢得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到来,创新正深刻改变着区域经济版图,重塑着区域竞争格局。唯有创新,才能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唯有创新,才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唯有创新,才能形成发展新优势。高新区以创新为本、以高新技术安身立命,必须完成好新时代创新驱动的职责使命,肩负起新时代先行先试的攻坚责任。特别是作为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发展长期落后于人的衡水高新区,我们更为深刻的感受到:如果没有科技创新,在新一轮发展中就无法实现与先进地区的同台竞争、换道赶超;不超前对接最高端的科技资源,就无法实现科技创新上的真正领先。为此,我们始终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始终聚焦“高”“新”,以高补晚,以新求快,以“高”“新”赢得高质量发展。以高补晚,就是坚定不移走高端发展之路,全力对接引进最高端机构、最高端人才、最高端项目、最高端资源,以顶尖科技资源涵养创新活水、提升创新能力,引领科技创新和先进产业方向,逐步实现与先进地区高新区的同台竞技、同场竞争,实现由跟跑向并跑、由并跑向领跑的转变。以新求快,就是坚定不移走特色产业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之路,立足衡水优势产业,瞄准前沿技术、关键环节和未来方向,通过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科技成果全链条转化模式,持续不断输出技术、输出项目、输出企业、培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常高常新、永高永新。通过聚焦“高”和“新”,聚集创新资源、释放创新动力、提升创新活力,打造以创新产业集群为核心就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高新区以科技引领实现换道赶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创新实践,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换道赶超

  一是以顶尖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全面对接国内外顶尖科技资源,以“中科院+”聚集创新资源要素,引领创新能力提升。搭建创新平台。投资28亿元,建设占地730亩、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衡水科技谷,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全链条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一期6万平方米专业配套区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由承建“雄安新区第一标”的中建三局原班人马负责建设,半年时间已完成6.2万平方米建筑封顶。引进“大师”“大家”。瞄准以中科院为核心的科研院所,开展近百次对接恳谈、实地考察、创新论坛等专题活动,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力学所、化学所、信息情报中心7个院所,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朱日祥院士等5位中科院院士为核心的中科恒道团队,以中科院重大战略任务局副局长齐涛为核心的中科院过程所团队,以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姜玉雁为核心的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团队,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孙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中心主任胡克平为核心的中美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科研团队,以中药全球化联盟主席郑永齐为核心的中药新药科研团队等,先后进驻衡水科技谷。同时,先后聘请诺奖得主托马斯·聚德霍夫先生任大健康产业发展首席顾问,韩中文化协会中国事务特使张波、吉利集团首席执行官徐志豪任产业发展战略顾问,中科院过程所研究员张贵峰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促进集成创新:积极打造“中科院+”创新模式“升级版”,建设“两院一平台一基地”,即中科绿色技术产业研究院、绿色与智慧农业产业研究院、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河北中心、中科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河北示范基地,通过多学科交叉、多单位协作、多产业融合,推动科技成果集成创新。中科绿色技术产业研究院将整合过程所等中科院40余家院所、科技谷及各方科研资源,探索构建跨学科协作的“中科院+”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技术转移转化机构。

  二是以科技创新加快动能转换。坚持走特色产业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之路,既“调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育新”,持续不断输出成果、项目、企业、产业,实现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以“科学家医生”把脉问诊,再造传统产业。在河北省“万企转型”行动中先行先试,依托中科院北京分院、衡水科技谷科技资源,通过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三级“诊疗体系”,开展规上企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力争1年内完成全区规上企业转型升级,3年内带动全市规上企业转型升级。由中科院牵头组成专家组,完成全区化工企业绿色化、高值化、安全化改造,根据企业需求,陆续应用生产的16项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将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组织区内行业龙头企业,成立全省首个认证联盟,推出全省首个行业品牌,启动“河北质量+工程设施装备”区域品牌高端品质认证,引领工程橡胶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培育新兴产业。按照抢占制高点、统筹供需侧、深度公司化的思路和“一成果一项目、一项目一公司”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有技术给平台、有项目给资金、有资金给项目“三有三给”创新创业孵化机制。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功转化科技成果24项。国内首台、全球最大的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试验平台已经建成并运行。运算能力跻身世界前十的雄安(衡水)先进超级计算中心已经省市批复建设。易智造北方总部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京东大数据、九次方大数据、京南军民融合示范园等新兴产业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以“共享工厂”生产“规上企业”。实施企业运营模式创新,以“一厂多企”模式为企业提供灵活、高效、个性化的支持。中科汉禧生物科技项目建成多条国际领先的模块化、全自动生产线,面向社会共享专利技术、成套工艺、管理模式、生产设备,助推企业“轻资产运营”,打造规上企业的“孵化器”。目前,已与6家高新区注册企业签署共享协议。

  三是推进产城融合保持发展活力。按照对接京津和产业长远发展的需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拉近产业和城市的距离,推动产业聚集区向产城融合区转型,高标准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新城区。建设最美城区。按照打造衡水城市副中心、京津冀产城融合发展示范新区的定位,积极对接引进京津优质教育、医疗、金融、保险等资源,建设高铁新城和宝云生态城。建设最绿园区:引进专业公司,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凯天环保公司合作,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厂一管”、雨污分流等8项工程;建设生态循环产业园,其中衡水市生态环保产业的一大标志性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号炉已于2018年12月27日点火试运行,将彻底解决主城区及周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问题。建设专项工程,建设全长28公里的“西汽东输”集中供热工程,专项替代燃煤锅炉,目前已全线竣工并逐步对区内企业供汽,120多台燃煤锅炉被淘汰,有效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搭建专门平台,投资2700万元建成河北省首个区级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聚合水、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等环境监控视频和信息数据,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治理、综合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相关做法被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评定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坚持创新生态,做好政策、做优服务,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

  着力构建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政策、金融、服务保障,凸显合作态度、政策力度、服务温度。

  一是做足政策保障。制定出台《衡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从10个方面对科技创新、科技人才进行全方位支持。落实“千百万”待遇,即提供百平米住房,实现住有所居;代缴千元医疗保险,纳入高新区公费医疗保障范围,实现免费就医;给予万元交通补贴,实现免费出行;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把科技人才子女纳入高新区12年公费义务教育范围,并优先享受衡水高品质教育资源。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项目给予重奖。2018年奖励资金预计达2.2亿元。

  二是做强金融保障。以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增幅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联合各金融机构和企业财团,设立了高康创业风投基金、“蓝火熙业”投资基金、“银证通”业务基金、宝云产业发展基金“康、熙、通、宝”四支基金,与衡水市科技局、农商行合作建设衡水科技银行,基金总规模近百亿元,确保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差钱”。

  三是做优服务保障。以“放管服”改革、河北省“双创双服”活动开展为契机,努力打造审批速度最快、服务效能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服务环境。大力推进“六个一”改革,在衡水率先实现审批综合受理,首批35类44项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一审一核”审批事项达到全部审批事项的79%。深入推进“一优一降”,制定出台《衡水高新区项目落地工作流程》,简化手续、交叉审批、限时办结,签约项目全部手续3个月内完成;制定出台《衡水高新区降低企业自付费用六条措施》,清理涉企收费,划定收费“硬杠杠”,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衡水高新区始终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切实用好科技创新这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进一步广引资源,广引人才,加大投入,建好平台,力争3至5年内,把衡水高新区打造成立足衡水、服务华北、辐射全国、连通国际的科技资源集聚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